时间: 2025-05-02 08: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3:36
词汇“奉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字分别解释:
结合起来,“奉义”可以理解为遵循或执行正义的行为,或者是指尊敬地履行道义上的责任。
在文学中,“奉义”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坚守正义的行为,如在古代武侠小说中,一个侠客可能会“奉义而行”,指他按照正义的原则行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古风的语境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遵守法律或道德规范的行为。
“奉义”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和强调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奉义”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紧密相关,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或行为的正当性。
“奉义”这个词汇给人以正直、高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坚守原则、不畏强权的形象。它影响着人们对于道德行为和正义感的认知和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坚持正义的情况,可能会使用“奉义”这个词汇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行为准则。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中,他奉义而行,不问前路多艰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侠客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形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营造出一种庄重、正义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concept可以用“upholding justice”或“acting on principle”等表达。
“奉义”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道德价值,它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理解和表达正义感的重要工具。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强调道德和正义的社会实践中。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