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1:06
词汇“气干”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或者是方言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气干”可能指的是通过自然风干或通风干燥的方式去除物体中的水分,而不涉及加热过程。这种干燥方式依赖于空气流动和湿度变化。
在农业或食品加工领域,“气干”可能用于描述某些农产品的处理方式,如气干蔬菜、气干水果等。在建筑材料领域,也可能指某些材料的自然干燥过程。
由于“气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气”(空气)和“干”(干燥)两个字组合而成,描述一种依赖空气的干燥方式。
在某些地区,气干是一种传统的食品保存方式,反映了当地气候和生活方式的特点。
气干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传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它不涉及化学添加剂或高温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气干可能用于描述某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如气干木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阳光下的气干葡萄,是秋天的甜蜜记忆。”
气干的过程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景象,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自然的香气。
在不同文化中,自然干燥的方式可能都有应用,但其具体名称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气干”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自然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于理解某些特定领域的术语或方言词汇有一定的帮助。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些特定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