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0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01:32
词汇“功不补患”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作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功不补患”字面意思是“功劳不能弥补祸患”。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尽管一个人可能取得了某些成就或功劳,但如果他/她同时带来了更大的祸患或负面影响,那么这些成就或功劳就无法抵消或弥补那些祸患。
“功不补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古代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特定概念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平衡和和谐,这个成语反映了在追求成就的同时,不应忽视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警示和反思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在追求成功和成就时,需要全面考虑可能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在做决策时,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长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功名如烟散,患难刻骨铭。功不补患,世事皆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英雄站在废墟之中,背景音乐是沉重的大提琴声,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可以强化“功不补患”的悲剧色彩。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cure is worse than the disease”(治疗比疾病本身更糟糕),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概念相似。
“功不补患”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就时,要有全面和长远的视角,避免因小失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姚安公尝言,饮沧酒,禁忌百端。劳苦万状,始能得花前月下之一酌,实~。
1.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
4.
【患】
(形声。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患,忧也。 、 《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 《春秋·繁露》-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 《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 《世说新语·自新》-患志之不立。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何患不能。
【组词】
患累、 患御、 患忧、 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