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7:34
“士夫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创作的绘画作品。这类绘画通常不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更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思想和文化修养。士夫画强调的是文人气质和艺术内涵,而非纯粹的技艺展示。
在文学中,“士夫画”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充满文人气息和深邃意境的绘画作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艺术评论和学术讨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同义词“文人画”和“雅画”都强调了绘画的文人气质和艺术性,而反义词“工匠画”和“民间画”则更多地指向技艺和民间传统。
“士夫画”一词源自**古代对文人士大夫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特指那些由文人创作的、具有特定艺术风格和内涵的绘画作品。
在**传统文化中,士夫画代表了文人阶层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理想。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人身份和修养的象征。
提到“士夫画”,我联想到的是宁静的山水、淡雅的花鸟,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文人墨客。这种联想带给我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情感体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观过一个专门展示士夫画的展览,那些作品的细腻笔触和深邃意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士夫画”:
墨香飘溢,笔走龙蛇,
士夫画中,山水自成诗。
想象一幅士夫画,我可能会联想到古筝的悠扬旋律,以及那些描绘山水、花鸟的细腻画面。
在西方艺术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cademic art”或“fine art”,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学院派和艺术的高雅性,与“士夫画”所强调的文人气质和内涵有所不同。
通过对“士夫画”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术语,更是文人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一词汇的准确使用和深刻理解。
1.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2.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