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4:21
“深仇重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极深的仇恨和重大的怨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因为某些严重的**或长期的矛盾而积累的强烈敌意和不满。
在文学作品中,“深仇重怨”常用于描述复杂的家族恩怨、历史冲突或个人间的深层次矛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日常生活中的严重争执或长期的不和。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它可能用于分析和描述复杂的情感关系和冲突。
同义词在表达上更加强调仇恨的深度和不可调和性,而反义词则强调深厚的恩情和和谐的关系。
“深仇重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复杂的家族和人际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但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血缘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深仇重怨”常常与家族恩怨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描述个人之间的长期矛盾和冲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难以解决的矛盾。它提醒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谨慎和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曾目睹过两个朋友因为一次误会而结下了深仇重怨,多年后仍未能和解,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深仇重怨,如夜幕下的阴影,久久不散,缠绕心间。”
视觉上,我联想到阴暗的森林和冷冽的风;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风声和远处传来的哀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ep-seated animosity”或“long-standing grudg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长期和深刻的敌意。
“深仇重怨”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人际关系中的深层次问题。
在邻近闹攘一下当然不会成什么深仇重怨。
1.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2.
【仇】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仇,雠也。 、 《尔雅·释诂》-仇,匹也,合也。 、 《诗·周南·无衣》-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 《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公侯好仇。 、 《礼记·缁衣》-君子好仇。
3.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
4.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