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6:44
“深入浅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内容深入,但表达方式浅显易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传授知识或表达思想时,虽然内容可能很深奥或复杂,但应该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听众或读者容易理解。
“深入浅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表达方式的一种追求,即在保证内容深度的同时,追求表达的简洁和易懂。
在**文化中,教育一直强调“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它强调教育者和表达者应该考虑到受众的理解能力,用最合适的方式传达信息。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清晰、有效的沟通方式。它让人联想到耐心、智慧和教育的艺术。
在教学或写作时,我常常努力做到“深入浅出”,确保我的内容既丰富又易于理解,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深入浅出的言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想象一位智者在宁静的图书馆中,用平和的声音解释复杂的哲学问题,周围是书架和柔和的灯光,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深入浅出”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ing the complex simple”或“demystifying the complicated”,它们都传达了将复杂内容简化的意图。
“深入浅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表达和教学时要考虑到受众的理解能力,用最合适的方式传达信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帮助我更好地沟通和教育他人。
盖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显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
这篇文章写得~,使人爱看、易懂。
1.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2.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3.
【浅】
流水声
【组词】
浅浅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