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5:48
词汇“得月较先”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宋代文学,具体出自苏轼的《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月移花影上栏杆”一句,后来演变为“得月较先”,意指在月光下的事物显得更为突出或优先。
“得月较先”字面意思是在月光下显得更为突出或优先。比喻在某种有利条件下,某人或某事物显得更为优越或突出。
“得月较先”源自苏轼的诗句,经过演变成为形容在特定条件下显得更为突出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常被赋予诗意和浪漫的色彩,因此“得月较先”也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这个词汇给人以美好、优雅的情感联想,常让人想到宁静的夜晚和美丽的景色。
在描述某个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时,我常常会用到“得月较先”来形容其在特定环境下的美感。
在创作一首关于夜晚的诗时,我可以写道:“星辰点缀夜空,唯月得先,花影随风,舞动在静谧的庭院。”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一座古老的桥横跨在静静的河面上,桥上的行人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这就是“得月较先”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out in the moonlight”,但“得月较先”更具有诗意和文学色彩。
“得月较先”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形容了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优越性,也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美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素养。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3.
【较】
(形声。从车,交声。本义: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士大夫以上的乘车,较上饰有曲铜钩)。
同本义。
【引证】
《考工记·舆人》-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 、 《诗·淇澳》。释文:“车两旁上出轼者。”-猗重较兮。
【组词】
重较
4.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