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1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10:08
核黄素,也称为维生素B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皮肤健康、眼睛健康以及细胞呼吸至关重要。它在人体内参与能量代谢,帮助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并有助于维持健康的皮肤、口腔和眼睛。
在专业领域,如营养学和生物化学,核黄素是一个常用词汇,用于描述其生物学功能和在人体中的作用。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多地使用“维生素B2”这一名称。在文学作品中,由于其专业性,核黄素较少直接出现,但可能会在涉及健康、营养或科学的情节中被提及。
同义词:维生素B2、维生素G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维生素缺乏”相对应
核黄素(Riboflavin)一词源自拉丁语“ribose”(核糖)和希腊语“flavin”(黄色),因为这种维生素最初是从牛奶中提取的黄色物质。它在20世纪初被发现并命名。
在营养学和健康文化中,核黄素被广泛认知为重要的营养素。在一些文化中,特定的食物被认为是核黄素的良好来源,如日本的味噌汤中的海藻。
核黄素通常与健康和营养相关联,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均衡饮食和预防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核黄素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更健康的饮食,例如增加牛奶和绿叶蔬菜的摄入量。
在诗歌中,可以将核黄素比喻为生命的火花,照亮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维持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核黄素的黄色可以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和充满活力的自然界。在视觉艺术中,可以使用黄色调来表达核黄素带来的生命力和能量。
在不同语言中,核黄素通常被称为维生素B2,但其具体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班牙语中,它被称为“riboflavina”。
核黄素作为一个专业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在营养学和健康领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了解核黄素的基本知识和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实践。
1. 【核】
2.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
3.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