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37:34
“坛庙”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古代用于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建筑物,包括祭坛和庙宇。祭坛通常是露天的,用于特定的祭祀活动,而庙宇则是更为固定的建筑,用于供奉神像或祖先牌位。
在文学作品中,“坛庙”常被用来描绘古代社会的活动或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提及相关的或历史来间接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和学,“坛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神庙、祠堂、圣殿 反义词:无(由于“坛庙”特指**建筑,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坛庙”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坛”指的是用土或石筑成的平台,用于祭祀;“庙”则是指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合并使用,形成了“坛庙”这一复合词,用以指代各种**建筑。
在传统文化中,坛庙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活动的场所,也是社区凝聚和文化传承的中心。坛庙的存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尊重。
提到“坛庙”,我联想到的是历史的厚重感和**的神圣感。这种联想让我感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庄严和宁静。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参观了一座古老的庙宇,那里的宁静和庄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坛庙”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坛庙”:
在那古老的坛庙旁, 风轻轻吹过, 带走了岁月的尘埃, 留下了永恒的祈祷。
想象一座古老的坛庙,四周环绕着古树,鸟鸣声中夹杂着钟声,这种场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宁静而神圣的。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建筑也有不同的名称,如印度的寺庙(Temple)、日本的神社(Shrine)等,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通过对“坛庙”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建筑,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1.
【坛】
(形声。从土,亶(dǎn)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坛,祭坛场也。 、 《书·金縢》。马注:“坛,土堂也。”-为三坛同墠。 、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 《公羊传·庄公十六年》-庄公升坛。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组词】
坛宇、 坛兆、 坛域、 坛户、 坛坎
2.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