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7:38
测地卫星是指用于测量地球形状、重力场、地壳**等地球物理参数的卫星。这类卫星通常搭载有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激光测距反射器、多普勒跟踪系统等,以进行精确的地球观测和数据收集。
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中,“测地卫星”是一个常用术语,用于描述执行特定科学任务的卫星。在文学或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讨论科技进步或太空探索的背景下。
同义词:地球观测卫星、地球物理卫星 反义词: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这些卫星的主要功能与测地卫星不同)
“测地”一词源自希腊语“geō-”(地球)和“daiein”(分割),最初用于描述测量地球表面的科学。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扩展到了太空领域,用于描述那些在太空中执行地球测量任务的卫星。
在全球科技竞争和太空探索的背景下,测地卫星代表了人类对地球认知的深化和技术进步的象征。它们在环境监测、灾害预防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提到测地卫星,可能会联想到科技的先进性、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地球的关怀。这种词汇可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对地球未来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测地卫星”这一术语,但了解其功能和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新闻和环境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在诗歌中,可以将测地卫星比喻为“地球的守护者”,在夜空中默默记录着大地的每一处变化。
想象一幅画面:夜空中,一颗测地卫星静静地绕地球飞行,其搭载的仪器发出微弱的信号,与地面站进行数据交换。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geodesy satellite”或法语中的“satellite géodésiqu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同一类用于地球测量的卫星。
“测地卫星”这一词汇不仅代表了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的深入探索和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专业术语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提高科技素养。
1.
【测】
(形声。从水,则声。本义:度量水的深浅)。
度量;测量。
【引证】
《说文》-测,深所至也。 、 《周礼·大司徒》。注:“犹度也。”-测土深。 、 《礼记·乐记》。疏:“知也。”-穷高极远,而深深厚。 、 《礼记·少仪》。注:“意度也。”-毋测未至。 、 《国语·晋语》。注:“度也。”-抑欲测吾心也。 、 《韩非子·主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
【组词】
测海、 测景、 测汽车的速度;测房子的高度;测地、 测步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
4.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