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5:39
“了无惧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完全没有恐惧的感觉。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无所畏惧、勇敢面对困难或危险的态度。
“了无惧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了无”和“惧意”两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并不十分频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勇敢和无畏被视为美德。因此,“了无惧意”这个成语在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决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勇敢、坚定和自信的形象。在面对挑战时,这个成语可以激励人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感到非常紧张,但当我想到“了无惧意”这个成语时,我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和自信,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演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闪烁,我心了无惧意,踏上前行的路。”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勇敢的人站在广阔的天空下,面对着未知的挑战。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鼓舞人心的音乐,如进行曲或战斗歌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daunted”或“fearless”,它们都传达了无畏和勇敢的含义。
“了无惧意”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还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决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都非常重要。
又使人将其弟子尽行,遣魁壮羯士衣甲持刀,临之以兵,并窃其所赐衣服而去,轲视而不信,了无惧色。
左右缚宁戚去,将行刑。戚颜色不变,~。
1. 【了】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
4.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