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3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37:31
刀身:指刀具的主体部分,即刀刃和刀背之间的部分,通常是刀具的主要结构部分,用于支撑刀刃并提供握持的部位。
“刀身”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对武器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对刀身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有了更多的要求和变化。
在许多文化中,刀身不仅是武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例如,在古代欧洲,贵族的剑往往装饰华丽,刀身可能镶嵌有宝石。
“刀身”可能让人联想到战斗、勇气和牺牲。在某些文化中,它也可能与仪式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刀身可能与烹饪用具相关,如厨师刀的刀身需要保持锋利和清洁。
在诗歌中,可以将“刀身”比喻为坚不可摧的意志:
他的决心如刀身般坚硬, 无论风雨,始终不曾弯曲。
在不同文化中,“刀身”可能有着相似的基本含义,但其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武士刀的刀身设计注重平衡和美观,而西方剑的刀身可能更注重实用性。
“刀身”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刀具的一个物理部分,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