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1:26
刀耕火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用刀和火来进行耕作。具体来说,“刀耕”指的是用刀砍伐树木,开辟耕地;“火耨”则是指用火烧掉砍伐后的树枝和杂草,以便于种植作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刀耕火耨 常被用来描绘古代或原始社会的农业生活,强调其原始和艰苦的特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比喻某种原始或落后的方法或手段。在专业领域,如农业史或人类学中,它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早期农业技术的特点。
刀耕火耨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农业实践,反映了早期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存的基本方式。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这种原始的耕作方式逐渐被更高效和环保的方法所取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刀耕火耨 不仅是一种农业技术,也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反思和批判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怀旧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人类早期与自然斗争的艰辛,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生态旅游中亲眼见到过类似刀耕火耨的耕作方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农业的艰辛和自然环境的脆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古老的林间,刀光火影交织,
刀耕火耨,岁月如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砍伐和烧毁的森林,烟雾缭绕,火光闪烁。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砍伐树木的声音和火烧杂草的噼啪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原始耕作方式也有相应的词汇和表达,如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也有使用火来清理土地的传统。
刀耕火耨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古代农业技术的描述,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在现代社会,它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1.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2.
【耕】
(形声。从耒(lěi),井声。从“耒”,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犁田)。
同本义。翻松田土。
【引证】
《正字通》-耕,治田也。 、 《说文》。按,人耕曰耕,牛耕曰犁。-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 、 《山海经·海内经》-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 《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 、 《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 、 《乐府诗集·陌上桑》-耕者忘其犁。 、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组词】
耕食、 耕桑、 耕垡、 耕植
3.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4.
【耨】
(会意。从耒,从辱。耒,翻土的工具。字本作“辱”,从辰,从寸。“辰”表示蜃的贝壳,古代的耕具,“寸”表示用手操作。“辱”借为“耻辱”字,遂产生“耨”字。本义:锄草,耕作)。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以:由于。)
【组词】
耨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