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3:48
词汇“凭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基本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语境。因此,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释和联想。
由于“凭社”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但从字面上看,“凭”通常意味着依靠或依据,“社”可以指社会、社区或某些特定的组织(如合作社、社团)。因此,“凭社”可能意味着依靠社会或社区。
由于“凭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地方方言中,可能会有使用,但在现代标准汉语中,几乎没有确切的使用案例。
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依社”、“靠社”等,这些词汇都表达了依靠社会的意思。反义词可能包括“独立”、“自主”等,这些词汇强调不依赖外部力量。
由于“凭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明确。可能需要深入的文献研究来确定其来源和演变过程。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凭社”可能被用来强调社区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例如,在一些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鼓励人们相互依赖和支持。
对于我个人来说,“凭社”可能带来一种温暖和团结的情感反应,因为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
在我的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凭社”这个词,但我可能会在强调社区合作和互助的情境中联想到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我们凭社而立,
共同撑起一片天。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社区的人们手拉手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一些温暖、团结的旋律。
由于“凭社”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但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强调社区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尽管“凭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社区合作和互助重要性的机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背景。
总的来说,虽然“凭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社区合作和互助重要性的机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背景。
1.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恁,依也。 、 《三国演义》-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 、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组词】
凭几、 凭肩、 凭脉
2.
【社】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社,地主也。 、 《春秋传》-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 《论衡·顺鼓》-社,土也。 、 《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以社以方。 、 《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命民社。 、 《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社,祭社也。 、 《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故祀以为社。 、 《白虎通·社稷》-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