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0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06:20
词汇“取给”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组合,它可能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或者是某种方言中的用法。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取给”字面意思可能是“取得并给予”,但在标准汉语中,我们通常会分别使用“取”和“给”两个动词来表达这一概念。
由于“取给”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某些方言或特定社群中,它可能被用来表示“取得某物并转交给他人”的意思。
由于“取给”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提供标准的例句。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方言或社群中,可能会出现类似以下的句子:
同义词:取得、给予、转交 反义词:保留、拒绝
由于“取给”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与特定方言或社群的使用习惯有关,缺乏广泛的语言学资料。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取给”可能被用来表示一种特定的交易或交换行为,但这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
由于“取给”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取给”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取给”作为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表达,例如在描述一个特定的交易场景:
由于“取给”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取给”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非常有限。
“取给”作为一个词汇组合,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常见,其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方言或社群。在学习语言时,了解和掌握标准词汇更为重要,而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则需要在具体环境中学习和理解。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给】
(形声。从糸,合声。本义:衣食丰足;充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给,相足也。 、 《国语·周语》-事之供给。 、 《齐民要术·序》-岁岁广开,百姓充给。 、 《韩非子·有度》-则日不足,力不给。 、 《史记·太史公自序》-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组词】
给富、 给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