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35:36
取胜:字面意思是通过努力、策略或技能赢得比赛、竞争或斗争。基本含义是指在对抗中获得胜利,达到预期的目标或结果。
“取胜”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取”和“胜”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取胜”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和“智勇”相结合,强调在竞争中不仅要取胜,还要保持道德和智慧的高标准。
“取胜”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如兴奋、自豪和满足。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克服困难。
在学生时代,我曾参加学校的辩论比赛,通过团队合作和精心准备,我们最终取胜,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取胜”的意义。
在诗歌中,“取胜”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中,
我们扬帆远航,
智慧的风帆鼓起,
终将取胜于波涛。
在英语中,“取胜”可以对应为“win”或“prevail”。在不同文化中,取胜的价值观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追求胜利的愿望是普遍的。
“取胜”不仅是字面上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取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成功和胜利的情感,激励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