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2:50
残菊:字面意思指的是秋天过后,已经凋谢但尚未完全枯萎的菊花。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已经过了盛开期,但仍保留着一丝生命力的花朵。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残菊”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或生命的顽强。例如,在古典诗词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秋天的萧瑟之美。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残菊”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提及,通常是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虽然已经过了巅峰期,但仍有一定的价值或魅力。
专业领域:在植物学或园艺领域,“残菊”可能指的是那些在季节末期仍未完全凋谢的菊花,这对于研究植物的生命周期和耐寒性有一定的意义。
同义词:凋零、残花、枯萎
反义词:盛开、鲜艳、繁茂
“残菊”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残”和“菊”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学中,菊花因其耐寒性和高洁的品质,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残菊”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在**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尤其是在秋天,菊花成为了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因此,“残菊”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
“残菊”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哀而不伤,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顽强和岁月的沉淀。在视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秋天的金黄和萧瑟,而在情感上,它则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秋游中看到一片菊花田,尽管大部分菊花已经凋谢,但仍有几株残菊顽强地绽放着。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和自然界的循环。
诗歌: 残菊傲霜枝, 秋风送晚香。 虽凋犹自立, 岁月留芬芳。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秋风中,几株残菊在枯黄的草地上孤独地绽放,背景是渐暗的天空和远处的山峦。
听觉联想:可以是一首轻柔的钢琴曲,伴随着秋风的声音,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和残菊的坚韧。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菊花也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皇室的象征。然而,“残菊”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力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通过对“残菊”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植物状态的词汇,更是一个富含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的符号。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多维度理解和运用。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菊】
(形声。从艸,匊(jú)声。本义:植物名,通称“菊花”)。
同本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供观赏,有的品种可入药。
【引证】
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松菊犹存。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还束就菊花。 、 宋·周敦颐《爱莲说》-陶渊明独爱菊。 、 、
【组词】
菊实、 菊枕、 菊灯、 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