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4:1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4:19:15
“外嫁”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女性嫁给非本族群或非本国籍的男性。它通常涉及跨越文化、种族或国籍的婚姻。
在文学中,“外嫁”可能被用来探讨文化融合、身份认同或家庭关系等主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社会评价色彩,有时会涉及对女性选择婚姻对象的看法。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研究跨文化婚姻的社会影响和动态。
同义词“跨文化婚姻”和“国际婚姻”强调了婚姻的跨文化性质,而“内婚”则强调了婚姻的同质性。
“外嫁”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婚姻的地域和文化界限的认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含义也在不断演变。
在某些文化中,“外嫁”可能被视为一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更多的社会压力和偏见。例如,在一些传统社会中,女性外嫁可能会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反对。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文化适应、身份认同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气、挑战和变化。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或听说关于外嫁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涉及文化冲突、适应新环境的挑战以及个人成长。
在诗歌中,可以将“外嫁”融入描述文化融合和身份探索的诗句中:
她跨越海洋,外嫁到异乡, 文化的边界在她心中轻轻摇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性站在两个不同文化的交汇点上,象征着外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音乐方面,可以选择具有不同文化元素的旋律,来表达外嫁带来的文化融合。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ntercultural marriage”或“cross-cultural marriage”,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外嫁”这个词汇不仅涉及婚姻的选择,还涉及文化认同、社会适应和个人成长。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讨和理解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嫁】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跟“娶”相对)。
【引证】
《说文》-嫁,女适人也。 、 《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归妹。 、 《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子嫁反。 、 《诗·大雅·大明》-自彼殷商,来嫁于周。 、 《史记·滑稽列传》-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组词】
嫁杏、 嫁子、 嫁娶、 嫁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