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2:34
子母印:子母印是一种特殊的印章形式,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较大的印章(母印)和一个较小的印章(子印)。母印通常用于正式文件或重要场合,而子印则用于日常或次要文件。这种印章形式在**古代尤其常见,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文件或签名。
子母印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章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印章形式逐渐被简化,现代社会中已较少使用。
在**古代,子母印的使用与社会等级和官僚体系紧密相关。它不仅是一种文件处理的工具,也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子母印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仪式感,给人一种历史悠久和文化沉淀的感觉。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见过一枚精美的子母印,它让我对古代的印章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可以将子母印比喻为父子关系,象征着传承与责任:
子印轻扣母印重, 传承千年不言中。 一印一世界, 历史长河永流传。
想象一枚子母印在纸上轻轻按压的声音,伴随着墨香,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印章系统也有存在,但名称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印章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双印系统。
子母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印章文化的历史信息,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1.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3.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