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9:06
词汇“乞遗”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构词法来分析这个词汇。
“乞遗”可以拆分为两个字:“乞”和“遗”。
结合起来,“乞遗”可能指的是请求遗留或遗失的东西,或者请求别人给予遗留的物品。
由于“乞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深切的请求或渴望得到某件遗失或被遗留的物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适用。
由于“乞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更多是假设性的:
由于“乞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乞”和“遗”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或文学创作中。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乞遗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对过去或遗失物品的深切怀念或渴望。它可能与怀旧、失落或寻根等情感相关联。
“乞遗”可能带有一种悲伤或渴望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对遗失或被遗留物品的请求。这种情感可能与对过去的怀念或对失落的物品的渴望相关联。
由于“乞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乞遗”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在时光的河流中,我乞遗着那片遗失的叶子,
它承载着往昔的记忆,飘零在无垠的天际。
“乞遗”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废墟中寻找遗失的物品,背景音乐可能是悲伤的小提琴曲,营造出一种寻觅和渴望的氛围。
由于“乞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乞遗”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能较为有限。它可能在特定语境或文学创作中被使用,用于表达对遗失或被遗留物品的深切请求或渴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