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8:34
“没正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不严肃、不认真,缺乏应有的庄重和正经态度。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轻浮、不正派,或者事情处理得不认真、不正式。
在不同的语境中,“没正经”的使用有所不同:
“没正经”这个词源自古汉语,其中“没”表示否定,“正经”原指正规、正式的事物。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演变成形容人的行为不严肃、不正式。
在**文化中,“正经”一词常与道德、礼仪和正式场合相关联。因此,“没正经”在社会交往中常被视为负面评价,尤其是在强调礼仪和严肃性的场合。
“没正经”这个词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认真、不负责的态度。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人的信任度和尊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在工作中表现得“没正经”,这影响了团队的合作效率和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将“没正经”融入描述一个不拘小节、随性而为的人物形象:
他漫步在街头,没正经的笑, 随风飘散的头发,不羁的模样。
视觉上,“没正经”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穿着随意、表情轻松的人。听觉上,可能是一个轻松、不拘小节的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taking things seriously”或“being frivolous”,但这些表达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没正经”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境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人的行为态度,也反映了社会对严肃性和正经性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3.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