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2:27
婆罗洲(Borneo)是一个地理名称,指的是世界上第三大岛屿,位于东南亚,北临南**海,南濒爪哇海,东界苏禄海,西界马六甲海峡。婆罗洲岛是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有的领土,其中马来西亚的沙巴和砂拉越州、文莱以及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省都位于该岛上。
在不同的语境中,“婆罗洲”可能指代不同的概念:
“婆罗洲”一词的词源并不完全清楚,有多种理论认为它可能源自梵文“Brahmaputra”(意为“梵天之子”)或马来语“borneo”(意为“山”)。在历史上,婆罗洲曾被称为“Pulo Ujong”(意为“最远的岛”)。
婆罗洲的文化是多元的,融合了马来、华人、原住民等多种族群的文化特色。岛上的原住民部落保留了许多传统*俗和仪式,如伊班族的丰收节(Gawai Dayak)。
提到婆罗洲,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茂密的热带雨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神秘的原住民文化以及未被破坏的自然风光。这些联想往往带有探险和神秘的色彩。
个人经历中,婆罗洲可能与一次难忘的旅行、一次生态考察或一次文化交流活动相关联。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婆罗洲的丛林中进行了一次徒步旅行,体验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诗歌中,婆罗洲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生机和神秘的地方:
婆罗洲的绿,深邃如夜, 林中回响,古老歌谣。 猩猩攀枝,长鼻猴跳, 热带雨林,生命之巢。
婆罗洲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茂密的雨林、瀑布、猩猩、长鼻猴等。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鸟鸣、猿啼、雨林中的风声等。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婆罗洲的名称和认知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被称为“加里曼丹”,而在马来语中,它被称为“Kalimantan”。
婆罗洲作为一个地理名称,不仅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岛屿,还承载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婆罗洲的多重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个独特的地理实体。
1. 【婆】 ——婆娑。 (形声。从女,波声。本义:舞貌)。
2.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
3.
【洲】
(形声。从水,州声。“洲”本作“州”,后人加水以别州县之字。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
【引证】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国语·楚语》-又有薮曰云连徒洲。 、 《诗·小雅·鼓钟》。传:“淮上地。”-淮有三洲。 、 宋·文天祥《后序》-避渚洲。
【组词】
洲沚、 洲岛、 洲场、 洲屿、 洲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