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2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22:54
界山: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分界线上的山脉。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常常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
界山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义,即“界”代表边界,“山”代表山脉。在古代汉语中,界山一词就已经存在,用于描述地理上的分界线。
在**文化中,界山常常与边疆、边防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国家的边界和守护。在历史上,界山也是不同民族和文化交流的天然屏障和桥梁。
界山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庄严和神秘。它不仅是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也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经穿越过几座界山,每一次都让我深刻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界山:
在界山的阴影下,
古老的传说静静沉睡,
风,携带着远方的故事,
在这分界线上轻轻诉说。
界山可能让人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山峰,白雪皑皑的山顶,以及山间回荡的风声和鸟鸣。
在不同文化中,界山的概念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作为多个国家的界山,其意义可能更多地与旅游和休闲相关。
界山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地理学上的意义,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界山提醒我自然与人文的紧密联系,以及边界在人类社会中的多重意义。
1.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