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1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14:23
界定: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确定事物的范围、界限或定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涉及到明确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边界,以便于理解和区分。
“界定”一词源于古汉语,由“界”和“定”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于描述地理边界或法律界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更抽象的概念和领域。
在现代社会,“界定”在法律、商业和科技领域尤为重要。例如,知识产权法需要精确界定创新成果的边界,以保护发明者的权益。
“界定”这个词给人一种严谨和明确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精确的测量和清晰的边界,这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尤为重要。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经常需要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和边界,以确保研究方向的准确性和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界定”:
在思维的海洋中,
我界定了一片宁静的岛屿,
那里,真理的光芒永不熄灭。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地图前,用笔精确地划出一条线,这条线象征着“界定”。音乐上,可以选择一段节奏稳定、旋律清晰的音乐,来代表“界定”的严谨性。
在英语中,“界定”可以对应为“define”或“demarcate”。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理解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但核心概念是相通的。
“界定”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和区分事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的精确使用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1.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
2.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