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5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55:23
听凭: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听从并任由”,通常表示在某种情况下,个人或团体不采取主动行动,而是顺从他人的意愿或外部环境的发展,不做干预或选择。
“听凭”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听”意味着接受或听取,“凭”则有依靠或任由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为表示被动接受或不干预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听凭”有时与“天命”或“宿命”相联系,反映了一种接受命运安排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描述个人在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的无奈态度。
“听凭”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无助、被动和放弃。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或是对接受现实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听凭”的情况,比如在面对家庭或工作中的不可抗力时,我学会了接受并适应,尽管这过程充满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听凭”:
风,听凭你的呼唤,
雨,听凭你的哭泣,
我,听凭命运的编织,
在时间的河流中漂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风雨中,任由自然的力量摆布,这种画面强化了“听凭”的被动和无奈感。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缓慢、沉重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英语中,“听凭”可以对应为“resign oneself to”或“let b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接受和放任的态度。
通过对“听凭”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被动的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恁,依也。 、 《三国演义》-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 、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组词】
凭几、 凭肩、 凭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