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7:26
擒贼擒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捉贼要捉头目”,比喻解决问题要抓住关键或主要矛盾。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应该直接针对问题的核心或领导者,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擒贼擒王 常用于描述策略或战术,强调智慧和效率。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建议别人在处理问题时采取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军事策略中,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领导力和决策的重要性。
同义词:直捣黄龙、釜底抽薪 反义词:治标不治本、隔靴搔痒
擒贼擒王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之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句诗原本是用来比喻在战争中要先攻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通用的成语,用来比喻处理问题时要抓住关键。
在文化中,擒贼擒王 体现了“擒贼先擒王”的智慧和策略,这种思想在历史上的军事、政治和社会管理中都有所体现。它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和直接性,这在的管理哲学和策略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成语给人以果断、直接和高效的情感联想。它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直接解决问题核心,而不是绕弯子或拖延。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我们通过擒贼擒王的方法,集中精力解决了项目的关键问题,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擒贼擒王,直击心扉,不绕弯路,直达真理。”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场战斗中,一名勇士直奔敌军首领,周围是激烈的战斗声和呐喊声,这正是“擒贼擒王”的生动体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擒贼先擒王”(擒贼先擒王)或“擒贼先擒王”(擒贼先擒王),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抓住问题核心的重要性。
擒贼擒王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还启发我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保持清晰的思维和果断的行动。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其在文化和语言中的丰富内涵。
所谓~,这就是办事的诀窍。
1.
【擒】
(形声。从手,禽声。本义:捕捉。古籍本作“禽”)。
同本义。
【引证】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组词】
擒捕、 擒捉、 擒讨
2.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
3.
【擒】
(形声。从手,禽声。本义:捕捉。古籍本作“禽”)。
同本义。
【引证】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组词】
擒捕、 擒捉、 擒讨
4.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