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2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24:04
词汇“孤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孤蔽”字面意思是指孤独且被遮蔽或隔离的状态。其中,“孤”表示孤独、单独,“蔽”表示遮蔽、隐蔽。结合起来,这个词描述的是一种既孤独又被某种形式隔离或遮蔽的状态。
由于“孤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形容人物的心理状态或物理环境,如描述一个人在情感上孤独且在社会中被边缘化。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讨论或心理分析中。
由于“孤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孤”和“蔽”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孤蔽”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在社会中感到孤立无援的人,尤其是在强调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个人的孤蔽感可能被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孤蔽”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孤独、无助和被忽视的感觉。
由于“孤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描述某些深刻的个人经历,如感到被社会边缘化时,这个词可能会有所帮助。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孤蔽”来增强意境,如:“在孤蔽的角落,心灵独自吟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被树木遮蔽的角落,这样的画面可能与“孤蔽”的意境相符。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孤蔽”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状态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
“孤蔽”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特定心理和环境状态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