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8:28
含苞欲放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花蕾即将开放,但还未完全展开。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花朵的状态,也可以比喻年轻女子或事物即将展现其美丽或潜力。
含苞欲放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诗词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描述植物,也用于比喻人的状态。
在**文化中,花朵常常象征着美丽和生命力。含苞欲放因此也带有积极向上的寓意,常被用来鼓励人们珍惜青春,把握时机。
这个词汇给人以希望和期待的感觉,联想到春天的到来和新生事物的萌发。它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创造力的激发。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园艺活动中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花蕾,它们含苞欲放的状态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含苞欲放的花蕾,静待春风的轻抚,绽放成最美的诗篇。”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花园,露珠点缀在含苞欲放的花蕾上,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花香。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轻柔的音乐和细腻的画面来表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dding”,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即将展现其潜力或美丽。
含苞欲放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植物的一个生长阶段,也富含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山上田野里桃花含苞欲放,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她到了~的年龄。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苞】
(形声。本义:席草,可制席子和草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苞,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 、 《诗·曹风·下泉》-浸彼苞稂。
3.
【欲】
(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亦作慾。-欲,贪欲也。 、 《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 《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六欲。 、 《论语》。注:“乐色曰欲。”-以欲竭其精。 、 苏洵《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组词】
欲令智昏、 欲障、 欲海、 欲界、 欲心、 欲事、 欲尘
想要;希望。
【引证】
《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 《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组词】
欲踵、 欲待、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速则不达、 欲益反损
4.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