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1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3:06
延安大学:延安大学是陕西省延安市的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941年,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它承载着革命历史的深厚底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延安大学可能被用来象征革命精神和学术传统,如在描述现代史的文学作品中。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延安大学可能被提及作为教育背景的一部分,或者在讨论革命历史时作为话题。 专业领域:在教育学、历史学等领域,延安大学可能被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教育史和革命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义词:革命大学、红色学府 反义词:现代大学、商业大学(这些词汇强调的是现代性和商业化,与延安大学的革命历史和学术传统形成对比)
延安大学的名称源于其地理位置——陕西省延安市。随着革命的发展,延安大学逐渐成为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名称和地位也随之确立。
延安大学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更是革命历史的象征。在**,提及延安大学往往会联想到革命精神和学术追求。
提及延安大学,可能会引发对革命历史的敬仰和对学术传统的尊重。它象征着坚韧不拔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延安大学可能作为一个学术和历史的参照点,用于讨论**教育的发展和革命历史的传承。
在诗歌中,可以将延安大学比喻为“革命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求学之路。
结合图片,延安大学的校园可能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而音乐则可能选择一些具有革命色彩的旋律,如《东方红》。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延安大学这样的教育机构可能被视为特定历史时期的象征,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着美国独立和学术自由的传统。
延安大学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所具体的大学,更承载了*革命历史和学术传统的深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化对**现代史和教育文化的认识。
1.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
2.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