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8:16
“掩击”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隐蔽的方式进行攻击。基本含义是指在对方不备或未察觉的情况下,采取突然的、隐蔽的攻击手段,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掩击”常用于描述战争或冲突场景,强调策略和战术的运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历史或策略讨论中会经常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战略学,这个词具有特定的技术含义。
同义词:偷袭、突袭、伏击
反义词:明攻、正面冲突
“掩击”由“掩”和“击”两个字组成。“掩”字古义为遮蔽、隐藏,“击”字则表示打击、攻击。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常用于军事文献,描述战术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掩击”常与兵法、策略相关联,如《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兵者,诡道也”,强调战争中的策略和隐蔽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用于军事或竞技体育等领域,强调策略和技巧。
“掩击”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和策略性的感觉,联想到战争、竞技中的智谋和技巧。它激发人们对策略和隐蔽行动的好奇和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军事策略、历史战役或竞技体育时,会经常听到。例如,在观看足球比赛时,教练可能会采用“掩击”战术,通过隐蔽的传球和跑位来打破对方的防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光掩映,掩击的步伐,悄然无声,如影随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士兵在夜色中悄然行进,准备进行掩击。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神秘的背景音乐,增强掩击场景的氛围。
在英语中,“掩击”可以对应为“ambush”或“surprise attack”。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强调了隐蔽和突然性的攻击方式,但在具体战术和策略上可能有所不同。
“掩击”这个词在军事和策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攻击方式,也体现了策略和智谋的重要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度。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