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16:45
“怊怅若失”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非常失落、惆怅,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其中,“怊怅”指的是心情沉重、忧愁,“若失”则表示好像失去了什么。
“怊怅若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特定情感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常与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以表达人们在面对失落和挫折时的内心感受。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忧郁。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寂静的夜晚独自沉思的人,以及那些在失去重要事物后感到无比惆怅的情景。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的思维和表达,使我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失去了重要的朋友而感到怊怅若失。那段时间,我常常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心情异常沉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夜深人静时,怊怅若失心,
星光点点下,思绪随风吟。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星空,脸上带着怊怅若失的表情。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缓慢而忧伤的旋律,伴随着这个成语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st in melancholy”或“deeply saddened”,但这些表达可能没有“怊怅若失”那么富有诗意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怊怅若失”这个成语,我对它的理解更加深刻。它不仅是一个表达情感状态的词汇,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绘复杂的情感世界,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怊】
悲痛。
【引证】
《说文新附》-怊,悲也。 、 《庄子·天地》-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
2.
【怅】
(形声。从心,长声。本义:因失意而不痛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望恨也。 、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怅寥廓,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组词】
惆怅、 怅况、 怅触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