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5:57
词汇“从义”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笔误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假设“从义”是指“遵循正义”或“按照道德原则行事”的意思。以下是对这个假设意义的分析:
“从义”字面意思是指遵循正义或道德原则。它强调在行为或决策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由于“从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从”(跟随、遵循)和“义”(正义、道德)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强调道德和正义的文化中,“从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的高标准要求。
“从义”给人以正直、高尚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正义而奋斗的英雄形象。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从义而行的时刻,比如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坚持自己的原则。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从义”来表达对正义的追求: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从义而行,不畏风雨。
心中的火焰,
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上,“从义”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正义的天平等象征正义的图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宣誓声或正义的呼唤。
在不同文化中,“从义”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人主义和法律的正义;而在东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集体主义和道德的正义。
“从义”是一个强调道德和正义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