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8:32
词汇“凡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可能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分析。
“凡口”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普通的口”或“一般的口”,暗示某种普遍性或平凡性。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确定。
由于“凡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普通、平凡的说话方式或表达方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听起来比较生僻。
由于“凡口”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强行构造,可能会是这样的:
由于“凡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凡”(普通、一般)和“口”(说话、表达)组合而成的一个临时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凡口”可能被用来批评或评价某种缺乏特色或深度的表达方式。
对于我来说,“凡口”可能带来一种平淡无奇的感觉,联想到缺乏创意和深度的言辞。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使用“凡口”这个词汇,因为它听起来比较生僻,不符合日常交流的习惯。
在创作中,可以将“凡口”用于描述某种缺乏特色的小说或诗歌,例如:“这部小说的语言过于凡口,无法吸引读者的兴趣。”
由于“凡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凡口”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
“凡口”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在语言表达中追求深度和特色。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过于平凡和缺乏创意的词汇,以提升沟通的质量和效果。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