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6:50
“暴威”一词通常指的是极端的、令人畏惧的权力或力量。它强调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可能带有暴力色彩的威慑力。
“暴威”由“暴”和“威”两个字组成。“暴”字古汉语中指猛烈、突然,而“威”字则指力量、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暴威”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过度使用权力或力量的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暴威”往往与负面形象相关联,因为它通常与压迫和不公正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中,这个词常被用来批判那些滥用权力的行为。
“暴威”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恐惧、压迫和不自由。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平等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使用“暴威”手段的人,可能会感到不安和恐惧,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压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暴威的阴影下,心灵如风中残烛,摇曳不定。”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tyranny”或“brutality”,德语中的“Gewalt”,都有类似的含义,但具体的文化和语境差异会影响其使用和理解。
“暴威”这个词在描述权力滥用和暴力行为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批判那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