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6:40
庙祠: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建筑物,是或传统仪式活动的场所。在文化中,庙祠往往与**信仰、家族祭祀和历史纪念有关。
庙祠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庙”指的是供奉神灵的建筑物,“祠”则更多指家族或祖先的祭祀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合并使用,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庙祠”一词。
在文化中,庙祠不仅是活动的场所,也是家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它们常常与特定的节日、仪式和历史**相关联,如清明节、中秋节等。
庙祠往往给人以庄重、神圣和历史的联想。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激发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庙祠可能与家族的祭祀活动、节日的庆祝或历史遗迹的参观有关。例如,每年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会前往庙祠进行祈福和祭祀。
在诗歌中,庙祠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见证者:
古庙静立山间,
岁月无声流转。
香烟缭绕不绝,
传承千年的祈愿。
庙祠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古老的建筑、雕梁画栋、香炉和烛台。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钟声、诵经声和香客的祈祷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建筑可能被称为“神庙”、“教堂”或“清真寺”,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意义。
庙祠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建筑类型,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1.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
2.
【祠】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 、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