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5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55:44
“垢面蓬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脸上沾满污垢,头发凌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表非常肮脏、不整洁,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的生活状态或精神状态不佳。
在文学作品中,“垢面蓬头”常用来描绘贫困、落魄或流浪的人物形象,如在古代诗词或小说中描述乞丐、流浪汉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忙碌或懒惰而没有打理自己的外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人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
同义词:
反义词:
“垢面蓬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贫困和流浪者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来形容人的外表,也用来比喻人的生活状态或精神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重视外表的整洁和得体。因此,“垢面蓬头”这个成语在社会文化中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着不受欢迎或不被尊重的状态。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不整洁、不卫生、不受欢迎的形象。它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或厌恶,影响人们对某人的第一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打理自己外表的人,比如因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或个人*惯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垢面蓬头,流浪街头,
风霜雨雪,无人问津。
心中有梦,却难寻路,
只愿一朝,洗净尘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衣衫褴褛、头发凌乱的人在街头徘徊的画面。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悲伤或忧郁的旋律,来增强这个成语所传达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kempt”或“disheveled”,用来形容人的外表不整洁、凌乱。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垢面蓬头”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形容人的外表不整洁。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丰富语言表达。
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秦桧见那疯僧~,鹑衣百结。
1.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蓬】
(形声。从艸,逢声。本义:草名。蓬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蓬,蒿也。 、 《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蓬。 、 《礼记·内则》-桑蓬矢六。 、 《楚辞·沈江》。注:“蒿也。”-若纵火于秋蓬。 、 潘岳《西征赋》?-飘萍浮而蓬转。
4.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