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3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37:38
党性:这个词汇通常与政治组织,尤其是政党相关联。它指的是一个党员或政治组织成员对其所属政党的忠诚度、原则性和意识形态的坚定性。党性强调的是对党的信仰、纪律和目标的忠诚。
党性一词源于对政治组织忠诚的概念,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中。
在强调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的文化中,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对集体目标的贡献。
党性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忠诚、纪律和牺牲,但也可能让人想到盲从和缺乏个人自由。
在个人经历中,党性可能体现在对工作单位的忠诚,或者在社会活动中对某个团体的坚定支持。
在诗歌中,党性可以被用来象征对某种理念或信仰的坚定不移:
如同磐石般坚定,党性在我心中, 无论风雨,无论世事变迁。
党性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的会议、党徽、或者国歌,这些都是与政治组织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不同文化中,党性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民主国家,个人自由和批判性思维被更多地强调,而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利益和组织纪律可能更为重要。
党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忠诚、原则性和意识形态的坚定性。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考虑到它所处的具体语境和文化背景。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党性的多维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党】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引证】
《说文》-黨,不鲜也。 、 蒋礼鸿《义府续貂》-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
2.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