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3:13
词汇“党士”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党”通常指政治组织,如政党,而“士”可以指学者、官员或一般意义上的绅士。将两者结合,“党士”可能指的是政党中的成员或官员,尤其是那些有学识和道德修养的人。
由于“党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党”和“士”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历史或文化背景下的描述。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民国时期,“党士”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同时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人。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在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政治讨论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将“党士”作为一个角色的标签,强调其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
由于“党士”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党士”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对政治人物的一种描述方式。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准确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1.
【党】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引证】
《说文》-黨,不鲜也。 、 蒋礼鸿《义府续貂》-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