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6:20
初试啼声: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婴儿第一次发出声音,通常指的是婴儿的哭声。在比喻意义上,它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物首次展示其能力或特征,尤其是在艺术、音乐或文学领域中的首次亮相。
“初试啼声”这个词汇源自对婴儿第一次发声的描述,后来被引申为比喻意义,用以描述任何形式的首次展示。在汉语中,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比喻用法非常常见。
在**文化中,婴儿的第一次哭声被认为是生命开始的象征,因此“初试啼声”在文化上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新鲜和充满活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开始和无限的可能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初试啼声”来形容我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演讲的经历,那是一次既紧张又兴奋的体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初试啼声,/ 新绿点缀,生命的歌谣轻轻响起。”
想象一个婴儿第一次哭声的画面,或者是春天里鸟儿第一次鸣叫的声音,这些都是“初试啼声”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rst cry”或“debut”,它们都传达了首次出现的概念,但在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初试啼声”这个词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开始都是值得庆祝的。在学*语言和表达时,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并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想法。
1.
【初】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 、 《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初,舒也。 、 《易·既济》-初吉终乱。 、 《易·书大传》-名曰初虑。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 、 《论衡·订鬼》-初疾畏惊,见鬼之来。 、 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组词】
初岁、 初枯、 初头、 初化、 初末
2.
【试】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试,用也。 、 《虞书》-明试以功。 、 《书·盘庚》-今予将试以汝迁。 、 《诗·小雅·采芑》-师干之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 、 《论语》-吾不试。 、 《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五刑不用。
【组词】
试兵
3.
【啼】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号,痛声也。”-嗁,号也。 、 《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 唐·杜甫《石壕吏》-妇啼一何苦。 、 宋·王安石《伤仲永》-忽啼求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儿醒大啼。 、 、 《聊斋志异·促织》-儿惧,啼告母。
【组词】
啼呼、 啼饥、 啼天哭地、 啼咽
4.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