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6:26
“残春”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春天即将结束,残留的春天气息。它通常用来形容春天末尾的景象,暗示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即将过去,夏天即将到来。
在文学中,“残春”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哀愁或怀旧的氛围,表达对逝去春光的留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季节变化或特定情感时,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农业,可能会用更具体的术语来描述季节的转变。
同义词如“暮春”和“春末”都强调春天的晚期,但“残春”更多了一层情感色彩,带有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残春”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字面组合“残”和“春”分别表示“剩余的”和“春天”,合起来即表示春天的剩余时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经常被用来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在**文化中,春天常常被赋予新生和希望的象征意义。因此,“残春”不仅仅是对季节的描述,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残春”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春天即将结束时,我总会特意去公园散步,感受那最后的春意,这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季节的变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残春”:
残春的风,轻拂过枝头, 花瓣飘落,似泪珠滑过。 时光匆匆,春已老, 留下一地,芬芳的哀愁。
想象一幅画面:在残春的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落满花瓣的小径上。背景音乐可能是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late spring”或“spring's end”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通过对“残春”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应用,以及它在表达季节变化和情感上的独特作用。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深的感悟。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