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7:15
词汇“挺鹿走险”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像鹿一样勇敢地面对危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在文学作品中,“挺鹿走险”可能用来描绘主人公在逆境中的英勇行为,如在战争、探险或重大决策中的表现。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讨论勇气和冒险精神的场合,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探险或极限**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强调专业人员的勇敢和专业精神。
“挺鹿走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来源于古代对鹿的观察,鹿在面对危险时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敏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人的勇敢行为。
在**文化中,勇敢和坚韧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因此,“挺鹿走险”这个成语在强调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鼓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挑战自我和环境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户外徒步中遇到困难,当时我选择了挺鹿走险,最终克服了困难,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挺鹿走险,心中的火焰不曾熄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鹿在险峻山路上奔跑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背景音乐,如交响乐或进行曲,来增强这种勇敢和冒险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ave the storm”或“face danger head-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勇气和决心是相似的。
通过对“挺鹿走险”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勇敢和决心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决心。
1.
【挺】
(形声。从手,廷声。本义: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挺,拔也。 、 《战国策·魏策》-挺剑而起。 、 《史记·陈涉世家》-尉剑挺。
【组词】
挺举;挺挏
2.
【鹿】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鹿的头角四足之形。本义:鹿科动物的总称。种类很多,通常雄鹿有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鹿,山兽也。 、 《易·屯》-即鹿无虞。 、 《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 、 《仪礼·乡射礼记》-鹿中容八算。
【组词】
鹿中、 鹿伏鹤行
3.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4.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