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2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24:14
比重 是一个物理学术语,指的是某一物质的密度与某一标准物质(通常是水)的密度之比。在数学和统计学中,比重也可以指某一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比重 这个词源于拉丁语“pondus”(重量)和“ratio”(比率)。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比重作为一个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现代社会,比重的概念不仅限于科学领域,也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用以描述和分析各种比例和关系。
比重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确、科学和客观性。在情感上,它可能与严谨和可靠的感觉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比重来描述自己在工作或学*中的投入程度,例如“我在这次项目中投入了很大的比重”。
在诗歌中,比重可以用来比喻人生的轻重缓急:
生命如一杯酒, 比重决定其醇厚。 每一滴,都是时间的沉淀, 每一口,都是经历的回味。
比重可能让人联想到天平或秤,这些工具用于测量物质的重量和比重。视觉上,可能会想到精确的仪器和实验室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比重的概念通常都有对应的词汇,例如在英语中是“specific gravity”。
比重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比喻意义。了解和掌握比重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世界。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