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1:56
词汇“仗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尤其是在描述军事或武术场景时使用。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仗下”字面意思是指在战斗或比武结束后,即战斗或比武的场合之下。它通常用来描述战斗结束后的状态或场景。
“仗下”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特别是在描述军事活动时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仍然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武术和军事活动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因此,“仗下”这个词可能与武德、荣誉和尊重等价值观相关联。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英雄形象,以及战斗结束后那种庄严和肃穆的氛围。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敬畏。
由于这个词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参与武术活动时,可能会接触到这个词。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场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仗下”来描绘战斗结束后的场景:
仗下,风停云静,
英雄归乡,剑入鞘。
战鼓已息,心未平,
历史长河,一页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上的士兵在战斗结束后的休息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风音乐,营造出一种历史和传统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战斗结束后的状态来传达类似的意思。
“仗下”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仗】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仗剑从之。 、 《史记·刺客列传》-独行仗剑至韩。
【组词】
仗斧、 仗节、 仗策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