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4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3:41
打拱作揖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双手合十,弯腰鞠躬,表示尊敬或恳求。这个动作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常见于古代的社交场合或对长辈、上级的尊敬。
“打拱作揖”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礼仪逐渐简化,但在某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影子。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打拱作揖”体现了尊重和谦卑的态度,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礼仪,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现代社会,虽然“打拱作揖”这种动作不常见,但在某些传统节日或正式场合,仍能看到类似的礼仪表达。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写道:“宫灯下,臣子打拱作揖,夜色中,忠诚如影随形。”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片或古装剧的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打拱作揖”的视觉形象和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动作可能是鞠躬或脱帽致敬,但具体的形式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打拱作揖”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的礼仪规范,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俗。
王乡绅下车,爷儿三个连忙打拱作揖,如同捧凤凰似的捧了进来,在上首第一位坐下。
不能对人就~。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拱】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拱,敛手也。 、 《论语》-子路拱而立。 、 《礼记·玉藻》-颐羀垂拱。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与我其拱璧。 、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组词】
拱默、 拱伏、 拱手听命、 拱候、 拱揖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揖】
(形声。从手,咠(qì)声。本义:拱手行礼)。
同本义。
【引证】
《水浒全传》-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
【组词】
揖客、 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