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5:56
“源头活水”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水源的起点,流动不息的水。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起源或根本,常用来比喻事物的生命力、活力或持续不断的动力来源。
在文学中,“源头活水”常用来形容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如“文学的源头活水是生活”。在口语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想法或计划的最初起点,如“这个项目的源头活水是他的一个突发奇想”。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中,可以指河流或湖泊的源头,强调其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同义词中,“源泉”强调的是源源不断的供给,“根本”强调的是基础和重要性,“起源”强调的是开始和起点。反义词中,“末端”和“终点”强调的是结束和尽头,“枯竭”强调的是资源或活力的耗尽。
“源头活水”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历史悠久,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源头活水”常与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治国平天下”思想相联系,强调事物的自然发展和内在动力。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被用来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清新、活力和希望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它让人想到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亲眼见到一条河流的源头,那清澈的活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珍惜自然环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源头活水潺潺流,滋养大地万物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山间溪流的画面,清澈的水流从岩石间涌出。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流水声,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ring of life”或“fountain of youth”,虽然含义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生命力和持续的活力。
“源头活水”这个词汇不仅在语言上富有诗意,而且在文化和生态意义上具有重要价值。它提醒我们关注事物的起源和根本,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词汇。
~溢平川,桃花色香总自然。
1.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