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4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41:33
词汇“浮礼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至少在主流的汉语词典和语料库中没有明确的记录。因此,我们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
然而,如果我们从字面意思来推测,“浮”可能指的是表面的、不深入的,而“礼儿”可能指的是一种礼节或仪式。结合起来,“浮礼儿”可能指的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化的礼节或仪式,缺乏真诚和深度。
由于缺乏具体的语料和定义,我们无法提供示例句子、同义词与反义词、词源与演变、文化与社会背景、情感与联想、个人应用、创造性使用、视觉与听觉联想以及跨文化比较等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反思的是,语言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边缘词汇或方言词汇,这些词汇可能在特定的社群或地区中使用,但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并不常见。对于这类词汇,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群背景可能比单纯的语言学分析更为重要。
总结来说,对于“浮礼儿”这个词汇,我们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应该保持对新词汇的敏感性,同时也要认识到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词汇使用的地域和文化差异。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