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7:22
“灭度”一词源自术语,字面意思是指“灭绝烦恼,达到解脱”。在中,它特指修行者通过修行,最终达到涅槃的状态,即超越生死轮回,实现彻底的解脱。
在文献中,“灭度”常用于描述高僧圆寂或修行者达到涅槃的状态。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某种彻底的结束或转变。在口语中,这个词不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或哲学话题时。
“灭度”一词源自梵文“nirvana”,在传入后,逐渐被翻译为“灭度”。随着在的传播,这个词逐渐被汉语吸收,成为描述**修行终极目标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灭度”与的生死观和解脱观紧密相关。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死、轮回和解脱的深刻思考,是**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灭度”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超脱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远离尘世的喧嚣,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和与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常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或哲学讨论中。例如,在讨论人生意义或精神追求时,可能会用到“灭度”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尘世的喧嚣中,我渴望灭度,寻找心灵的净土。”
结合**音乐和静谧的山水画,可以更好地体现“灭度”的意境,带来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受。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灭度”可以对应为“nirvana”,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词都代表着一种超越世俗的解脱状态。
“灭度”作为一个*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它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生死和解脱的思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和哲学思想。
1.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
2.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