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1:18
词汇“丢下钯儿弄扫帚”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短语,它似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表达。为了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丢下钯儿弄扫帚”字面意思是指放下手中的钯(一种农具),转而去使用扫帚。这个表达可能隐含着从一种工作或活动转向另一种工作或活动的意思。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存在使用,可能是在描述某人突然改变工作内容或活动方式的情景。
由于这个词汇的生僻性,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硬要构造一个例句,可能是:“他在田里劳作了一上午,突然丢下钯儿弄扫帚,决定回家休息。”
由于这个词汇的生僻性,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某个地区或某个时期的特定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或不再使用。
这个词汇可能反映了某个时期或地区的特定生活方式或工作习惯。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文献,难以进行深入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分析。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突然、意外的感觉,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工作或活动的突然转变。这种转变可能伴随着某种情感上的波动或决策上的考量。
由于这个词汇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有人确实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可能会觉得这个表达非常贴切。
在创作中,可以将这个词汇用于描述某个人物在故事中的突然转变,例如:“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丢下钯儿弄扫帚,决定踏上未知的旅程。”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乡村的田园风光,以及农夫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视觉上可能是一幅描绘乡村生活的画作,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田野的声音。
由于这个词汇的生僻性,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如果存在类似的表达,可能也是在描述工作或活动的突然转变。
“丢下钯儿弄扫帚”这个词汇虽然生僻,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生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尽管它在现代使用中可能不多,但它在特定的语境和创作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丢】
遗留。
【引证】
《儒林外史》-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钯】 一种银白色的、有延展性的金属元素 。原子序数 46。——元素符号Pd。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5. 【弄】
6. 【扫】
7.
【帚】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扫帚形。本义:扫帚) 同本义。
【组词】
笤帚、 帚卜
1. 【扫帚】 亦作"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的用具; 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