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1:23
斋醮(zhāi jiào)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道教文化中。字面意思是指道教的斋戒和祭祀仪式。斋戒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精神和身体的净化,而祭祀则是向神灵或祖先表达敬意和祈求保佑的仪式。
在文学作品中,斋醮可能被用来描绘道教仪式的庄严和神秘,增强故事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道教或活动的讨论中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学、历史学或文化研究中,斋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祭祀、斋戒、法事 反义词:无(由于斋醮是一个特定的**活动,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斋醮一词源自古代的实践,随着道教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在古代文献中,如《道藏》等,可以找到关于斋醮的详细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斋醮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意义和仪式性质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斋醮是道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在社会背景中,斋醮活动也常常与社区的团结和互助精神相关联,是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
斋醮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庄严和神秘的氛围。它可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在**的传统节日或特殊日子,如清明节或重阳节,许多家庭会进行简单的斋醮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在诗歌中,斋醮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晨曦微露,道观钟声悠扬,
斋醮仪式,心灵得以净化。
香烟缭绕,祈愿声声入耳,
在这神圣之地,我找到了宁静。
斋醮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道观的建筑、香炉中的香烟、以及参与者穿着的道袍。听觉联想可能包括诵经声、钟声和鼓声。
在其他或文化中,类似的仪式可能被称为“弥撒”(教)、“礼拜”(伊斯兰教)或“祭祀”(日本神道教)。
斋醮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不仅反映了道教的*实践,也体现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1.
【斋】
(形声。从示,斎齐省声。本义: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斋,戒洁也。 、 《周礼·膳夫》-王斋日三举。盖王日一举。 、 《周礼·太牢》-日中及夕则馂余斋,则每食一太牢也。 、 《论语》-斋必变食,至不多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虽斋。 、 、 、 《明史》-专意斋醮。
2.
【醮】
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
【引证】
《说文》。按,酌而无酬酢曰醮。-醮,冠娶礼祭。 、 《仪礼·士冠礼》-若不醴则醮用酒。 、 《礼记·昏义》-父亲醮子而命之迎。
【组词】
醮辞、 醮醴、 醮酒、 醮影
祈祷神灵的祭礼,后专指道士、和尚为禳除灾祸所设的道场。
【引证】
《广雅》-醮,祭也。 、 宋玉《高唐赋》-醮诸神。 、 《汉书·郊祀志》-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 、 清·张廷玉《明史》-专意斋醮。
【组词】
醮坛、 醮谢、 醮器、 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