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2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21:08
开门见山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打开门就能看到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一开始就触及主题。
“开门见山”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清代文学作品,如《儿女英雄传》中有“开门见山,劈头盖脸”的用法,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汉语中表示直接、不绕弯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直接和效率被认为是重要的沟通原则。因此,“开门见山”这个词汇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在交流中追求直接和效率。
这个词汇给人以直接、清晰的印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果断、高效的沟通方式。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简洁明了的正面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在需要快速解决问题或明确表达观点时使用“开门见山”这个词汇。例如,在工作会议上,我会建议“我们开门见山,直接讨论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开门见山,心直口快,/ 不绕弯,不拖延,/ 直面问题,直抒胸臆。”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扇门打开,眼前是连绵的山脉,清晰而直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直接、有力的声音,如领导者的果断命令。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to the chase”,意味着直接进入主题或关键部分。
“开门见山”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简洁明了,而且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直接和效率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观点。
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说话要~,谭兄之意,欲以世兄读书之事,烦潜老照管理。
唐朝大诗人李白一向写诗都是开门见山,一下笔就触及题旨,从不拐弯抹角,如《远别离》的第一句就是“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蜀道难》的第一句是:“噫吁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长相思》第一句写:“长相思,在长安。”
1.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
4.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